《种植大蒜》教学设计
《种植大蒜》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大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大蒜的发芽周期短,见效快,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适于在小学生中进行栽培实验,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本节课以“种植大蒜”为劳动主题,给予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脉络中多感官地学习,通过亲手种植大蒜,体验劳动的喜悦。
【教学目标】
1. (劳动观念)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 (劳动技能)学习并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大蒜。
3. (劳动习惯和品质)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自己种植的大蒜;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劳动精神)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植大蒜。
难点:关注植物的生长,能坚持做到每天养护。
【教学准备】
1. 种植箱,相关种植工具,大蒜若干;
2. 浇水壶2个。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 播放视频
教师播放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中发现的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总结功效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对大蒜的认识,讨论常吃大蒜的功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常吃大蒜具有排毒、杀菌、预防感冒等功效。
3. 出示图片
教师出示生活中菜农种植大蒜、家庭盆栽大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激发学生种植大蒜的兴趣。
二、认识工具,讲解方法
1. 认识种植工具和材料
教师出示种植大蒜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种植箱、铲子、浇水壶、大蒜。
2. 讲解方法,指导步骤
(1)选种:将准备好的大蒜头掰开,使其成为一个个的独立大蒜种。
教师指导学生选种:注意选择表皮完整、没有烂掉的大蒜种,这样可以保证蒜种在土里不会腐烂。
(2)浇水:用洒水壶洒湿土壤。
教师指导学生浇水:水不能浇太多,浇到土壤湿润即可,特别要注意不能把土浇成泥巴状。
(3)种植:用铲子挖出一个个小坑,蒜种尖朝上放置好。
教师指导学生种植:小坑不能挖太深,蒜种要放直立,并且按压稳固,每个蒜种之间要留出5-6厘米的距离。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提前种好的大蒜进行展示讲解,让学生在实物观察中掌握方法。
三、初试身手,尝试种植(本部分放到第二课时,带领班级学生前往种植箱种植)
1. 学生种植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大蒜的种植步骤,完成选种(选种,可在第一课时完成)、浇水、种植的实践操作。
2. 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留意哪些学生种得又快又好,并对学生的种植过程给予适时的评价。
3. 交流汇报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看种植的大蒜,交流自己的种植感悟;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小小种植家”评选。
评选标准:
(1)选择的蒜种饱满,没有破损;
(2)大蒜种植的间距合适;
(3)浇水符合要求。
四、指导管理,做好记录(这部分放在第一课时就讲掉,方便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班主任及时提醒)
1. 讲解管理方法
教师讲解大蒜后续管理环节中要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争做“沙湖园艺人”(结合班主任的想法,选择比较好的学生,每班一名,每个年级组组成“园”梦沙湖小分队),管理好班级种植的大蒜。
2. 指导观察记录
大蒜在生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新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记录下这些变化?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记录方法,如通过画画、拍照的方式记录颜色变化,通过用尺子量记录蒜苗高度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观察班级种植的大蒜,并用喜欢的方式记录它的生长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此项工作由每班一名“沙湖园艺人”完成)
五、展示交流,拓展延伸(这部分放到第三课时,成果收获阶段)
1. 班级交流,展示成果
种植大蒜大约4周后,教师组织班级展示交流会,引导学生展示班级种植的大蒜以及填写的观察记录表,鼓励学生分享种植管理的收获与体会。
2. 实地操作,收割成果
实地带领学生前往本班种植箱,进行大蒜的收获。
成果处理,班级自行安排,可以分发给本班学生,也可以与食堂沟通,或者进行校园义卖,等等。
3. 拓展延伸,深入探究。
教师讲解水培大蒜、塑料瓶种植大蒜等种植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大蒜的创意种植方法,并与用学校种植箱种植的大蒜进行比较,感受探究与劳动的快乐。
【百草园项目解读】
大蒜种植在蔬菜种植中比较常见,其种植方式也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劳动课堂的时间,指导学生在学校进行种植,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家中进行种植。种植类的课程历时比较长,教师可以寻求班主任的支持,请班主任在大蒜的种植管理过程中提醒孩子进行浇水、养护。
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旨在培养学生进行长期观察,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固定每天的观察时间,注意细节观察,并采用图文结合、数据对比等方式记录好观察结果。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