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栏目典型案例--《有趣的拼摆(二上)》
教学设计
|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二年级上册 |
课题 | 《有趣的拼摆》 | ||
教学目标 | |||
目标一:通过动手摆一摆,使学生对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有初步的认知。目标二: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拼法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目标三:培养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意识。 | |||
学情分析 | |||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拼长方形的过程中体会总数量和行数、每行个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 |||
设计思路 | |||
先复习回顾两种平均分,一种先是告诉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几个;另一种先是告诉每份几个,求平均分成几份。接着用8个小正方形拼,交流拼法,体会总数量和行数、每行个数之间的关系,总结规律,用发现的规律继续尝试12个小正方形拼,拼的方法越多越好。提升难度,想一想18个小正方形怎么拼。 | |||
教学准备 | |||
PPT、若干个小正方形。 | |||
动手实践 | |||
任务一:复习回顾。 1.8根胡萝卜,平均分给2只兔,每只兔分得( )根。 2.12个○,能平均分成几份,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过渡:之前我们学习了乘除法的知识,乘除法的知识还藏在我们的图形里,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任务二:动手拼一拼。 1.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找到不同的拼法吗? 动手拼一拼。回答交流。 拼法一:每行4个,有2行。 拼法二:每行8个,有1行。 讨论:拼长方形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拼长方形时,每行摆的小正方形要同样多。 2.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也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先想想拼的方法,再进行操作) 回答交流。 拼法一:每行12个,有1行。 拼法二:每行6个,有2行。 拼法三:每行4个,有3行。 通过刚才动手操作获得的经验,想一想你拼长方形的方法是什么?你可以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思考一下,说说你拼的方法。 指名回答。 小结:先确定12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几排,再操作。 比如,12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2排,每排6个。根据这样的想法就可以得到拼法二。 12个小正方形也可以平均分成3排,每排4个。根据这样的想法就可以就得到拼法三。 预设:12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4排,每排3个。 提出:平均分成3排,每排4个和平均分成4排,每排3个摆出来的图形是一样的。 这里的每一种摆法你能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吗? 预设:12×1=12,6×2=12,4×3=12。 3.用1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也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想一想,直接说出你的拼法。 预设1:18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1排,每排18个。 预设2:18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2排,每排9个。 预设3:18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3排,每排6个。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我是想乘法算式:1×18=18,2×9=18,3×6=18。 4.要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先说一说,再试着拼一拼。 想一想:要使拼成的图形是正方形,横排和竖排上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关系呢? 结论:横排和竖排上小正方形的个数应该相等,都是2个,所以最少需要4个。 追问:拼再大一点的正方形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呢? 预设:9个。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横排竖排都是3个,有3排,3×3一共9个。 提问:如果拼再大一点的正方形呢?课后自己想一想。 任务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通过摆一摆发现了里面的规律,今后希望小朋友继续怀着探究的精神,去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 | |||
成果分享、交流展示 | |||
8个小正方形: 拼法一:每行4个,有2行。 拼法二:每行8个,有1行。 12个小正方形: 拼法一:每行12个,有1行。 拼法二:每行6个,有2行。 拼法三:每行4个,有3行。 | |||
总结收获 | |||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总数=行数×每行个数,当小正方形的数量变多,学生也掌握了拼的方法,从小数慢慢开始尝试,比如12个,先1,想乘法口诀,1×12=12,接着2,2×6=12,接着3,3×4=12,就能出来多种拼法。如果小正方体数量变大,用这个方法也能拼出所有方法。 |
备注: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