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动手做栏目典型案例--《有趣的拼摆(二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4 点击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上册

课题

《有趣的拼摆》

教学目标

目标一:通过动手摆一摆,使学生对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有初步的认知。

目标二: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拼法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目标三:培养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拼长方形的过程中体会总数量和行数、每行个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思路

先复习回顾两种平均分,一种先是告诉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几个;另一种先是告诉每份几个,求平均分成几份。接着用8个小正方形拼,交流拼法,体会总数量和行数、每行个数之间的关系,总结规律,用发现的规律继续尝试12个小正方形拼,拼的方法越多越好。提升难度,想一想18个小正方形怎么拼。

教学准备

PPT、若干个小正方形。

动手实践

任务一:复习回顾。

1.8根胡萝卜,平均分给2只兔,每只兔分得(  )根。

2.12个○,能平均分成几份,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过渡:之前我们学习了乘除法的知识,乘除法的知识还藏在我们的图形里,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任务二:动手拼一拼。

1.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找到不同的拼法吗?

动手拼一拼。回答交流。

拼法一:每行4个,有2行。

拼法二:每行8个,有1行。

讨论:拼长方形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拼长方形时,每行摆的小正方形要同样多。

2.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也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先想想拼的方法,再进行操作)

回答交流。

拼法一:每行12个,有1行。

拼法二:每行6个,有2行。

拼法三:每行4个,有3行。

通过刚才动手操作获得的经验,想一想你拼长方形的方法是什么?你可以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思考一下,说说你拼的方法。

指名回答。

小结:先确定12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几排,再操作。

比如,12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2排,每排6个。根据这样的想法就可以得到拼法二。

12个小正方形也可以平均分成3排,每排4个。根据这样的想法就可以就得到拼法三。

预设:12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4排,每排3个。

提出:平均分成3排,每排4个和平均分成4排,每排3个摆出来的图形是一样的。

这里的每一种摆法你能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吗?

预设:12×1=12,6×2=12,4×3=12。

3.用1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也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想一想,直接说出你的拼法。

预设1:18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1排,每排18个。

预设2:18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2排,每排9个。

预设3:18个小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3排,每排6个。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我是想乘法算式:1×18=18,2×9=18,3×6=18。

4.要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先说一说,再试着拼一拼。

想一想:要使拼成的图形是正方形,横排和竖排上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关系呢?

结论:横排和竖排上小正方形的个数应该相等,都是2个,所以最少需要4个。

追问:拼再大一点的正方形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呢?

预设:9个。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横排竖排都是3个,有3排,3×3一共9个。

提问:如果拼再大一点的正方形呢?课后自己想一想。

任务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通过摆一摆发现了里面的规律,今后希望小朋友继续怀着探究的精神,去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

成果分享、交流展示

8个小正方形:

拼法一:每行4个,有2行。

拼法二:每行8个,有1行。

12个小正方形:

拼法一:每行12个,有1行。

拼法二:每行6个,有2行。

拼法三:每行4个,有3行。

总结收获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总数=行数×每行个数,当小正方形的数量变多,学生也掌握了拼的方法,从小数慢慢开始尝试,比如12个,先1,想乘法口诀,1×12=12,接着2,2×6=12,接着3,3×4=12,就能出来多种拼法。如果小正方体数量变大,用这个方法也能拼出所有方法。

备注: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补充增加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