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家校共育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家校共育

父母课堂 | 孩子喜欢问很多问题怎么办?
——沙湖家庭教育周周谈51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20 点击数: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动孩子成长的关键。孩子喜欢问问题的这种表现也是有阶段性的,家长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耐心一点。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

 

【情境再现】

孩子喜欢问问题,无论是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学习中的问题都要问个不停。每天工作回家,我已经很累了,真的没有耐心一一回答孩子的问题,但不回答又显得不重视孩子。而且,孩子看到什么都要问为什么。我们常常怀疑,孩子这样的表现是不是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呢?

 

【老师支招】

我想告诉这位家长,如果你有这样一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喜欢问问题的孩子通常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他们来说,提问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比答案更有价值的就是好奇本身。

具体而言,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孩子的问题。

第一,耐心对待孩子的问题。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孩子好问的表现也是有阶段性的,家长一定要耐心对待。斯坦福大学博士陈美龄将自己的三个孩子也送进了斯坦福大学,在回顾自己的教育方法时,她分享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她在炒菜,孩子跑过来问她:“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她根本回答不出来。可是,她立刻把火关了,耐心地说:“你问的问题真好,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孩子提问的时候,她绝对不会让孩子等一下,而是会立刻带着孩子去寻找答案。不得不说,陈美龄在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这样的问题,她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她没有推脱说“你去问爸爸”,也没有让孩子等她炒完菜再回答,而是立刻关上火,带着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这种对孩子的尊重和耐心令人动容。所以,面对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时,家长应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要耐心,再耐心!

第二,帮助孩子寻找兴趣点。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孩子的问题和哪些事物相关,同时把他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分类,自然就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了。有些孩子感兴趣的点很多,家长可以推荐一些科普图书引导他阅读,让他从书中寻找答案。我曾经教过一个小男孩,他和别人聊天时总能联系到军事问题,他的父亲发现了儿子对军事知识非常感兴趣,于是就给他准备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家里也摆满了各种各样军事器械的模型玩具。等到了小学高年级时,小男孩成了班级里的“军事专家”,其他男孩都爱和他讨教这方面的问题,说不定将来他就能成为一位军事专家呢!

第三,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尝试。家长适当地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深入地观察和探索问题,还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好习惯。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位母亲智慧的做法。这位母亲是我的同事,也是一位教师。有一次,她9岁的女儿调皮地问母亲:“我手中的鸡蛋如果从空中扔下去会碎吗?”这位母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可以在确认周围没有人的情况下,自己试一下。”孩子立马就把鸡蛋从空中扔了下去,结果可想而知。这位母亲受到了她女儿的启发,为班上的孩子设计了一堂实验课,让他们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保护鸡蛋从一定高度落下时不会碎掉,并看看哪一种材料的保护效果最好。于是,班上的孩子开始不断尝试。有的孩子把鸡蛋放在沙袋里从空中扔下去;有的孩子用棉花把鸡蛋包裹住从空中扔下去;还有的孩子突发奇想,用塑料袋给鸡蛋做了一个降落伞,看看鸡蛋能不能安全着陆。这堂实验课比赛的冠军是一个用厚塑料泡沫包裹鸡蛋的小男孩,他的鸡蛋在落地后完好无损。面对孩子提出的这个简单的问题,这位母亲作为教师不仅启发班上的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不断尝试来寻找答案,还引导他们学会探索,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力来解决问题。

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便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家长都能像文中那位智慧的母亲一样,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就能成功地把孩子引向主动尝试和探索之路。

bdd567aad49041f7bfc799200d876839.Jpeg

心理教师敲黑板

人的一生都在解密自我与外部世界是如何联结的。保持孩子的天性,肯定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是孩子自主学习、认识自我、渴望进取的原动力。

家长的价值观、世界观及认知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视野开阔、客观理性、积极求知、情绪稳定的家长会为孩子成长的基石里提供原材料。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提问和求助的性质,采取与问题相匹配的应对方式。如涉及需要解决的原则性、规则性的问题,家长要简洁明了地告知孩子要求;对于探索性、思考性的问题,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查阅、学习和讨论;对于评判性、试探性的问题,家长要先倾听孩子的想法、观点和解决思路,再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便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文稿整理:刘湘

编辑:杨洁瑜

一审一校:徐怡萍

二审二校:陈佳佳

三审三校:倪敏

 

【字体: 【打印文章】